读协和医事有感

其实协和医事我在半年前就看过,那会在淮海中路三联书店里面看的心潮澎湃。在离开协和一年多以后,再次看到封面上熟悉的的教学楼,还是发现自己怀念着这所学校。
 
协和医事讲的就是协和当年最为辉煌的历史,那些大家。对于协和的精英教育,高标准严要求,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已经渐渐消退。每个人都想着怎么能够毕业,怎么能够找到好的工作。偶尔也会有非常的BT的老师(比如说杨克恭),我当年那门考了62分的基因组学真是让人出了一身的冷汗。
 
其实对于协和,感情真的很复杂。如果没有在协和那3年,现在的我,可能不会是这个样子。或者说,我还不是真正的协和人,八年制的同学才是吧。从他们身上的优越感和面对的压力,更多的延续着老协和的作风。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研究生,后来分散到各个研究所里面,也就是第一年熏陶了一下协和的氛围罢了。
 
说到这本书,更多的是追忆,大查房,住院医制度,协和的一次一次的迁移····而那个时候的名医,张孝骞,林巧稚,刘士豪,黄家驷,一群协和人组成了中国近现代的医疗史。协和图书馆曾经有一面墙,上面是协和的27位院士的照片。随着一位一位的身故,而一直没有新的院士,不知道后来的协和会怎么样?
 
在我毕业的那一年,协和终于与清华合并。当拿到印有清华的毕业证,觉得心情还是挺复杂的。当初来协和,就是为了去实现自己的梦想,去最好的地方做科研。但是,协和这3年彻底粉碎的我的想法,我放弃了出国,放弃了读博士,连硕士毕业都那么勉强。或者这也是一件好事情吧,用一种最最残忍的方式。让你彻底明白你是不适合做科研的。而清华大学的医学部,或者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,一直独善其身的协和,一直是卫生部宝贝的协和,一直是中国医学最高殿堂的协和,在那么多的冲击下还是坚持着自我的协和,终于坚持不了了。没有钱,没有好的附属医院(北京医院划归卫生部直属),人才流失,体制僵化,这样的协和,还能走多远。
 
十一的时候回北京,发现教学楼里面洛克菲勒的铜像也被挪走。虽然协和并没有因为和清华联合办学,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变。但是,心里总是可惜,那个过去的协和什么时候可以回来?在现在浮躁的社会中,在东单三条的协和,会不会也迷失方向?
 
那天台湾的同事过来,晚上吃饭的时候问起来中国最好的医院,我说协和医院。她就非常崇敬的说,国父在那里去世的啊。听完以后,心里面突然开始怀念,回来后就把这本书翻出来。看着以前,再想想现在,当年发誓要建成远东最好的医学院,当年有无数的人为其倾注一生的心血,现在的协和,会不会让他们失望?
 
继续套用王菲那句歌词:我是爱你的,我爱你到底。纪念我在协和这几年,虽然我们不说,但是提起你,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敬仰的协和。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MSN搬家 and tagged 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